磁卡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磁卡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【新闻】三点半难题怎么破互助托管是个招儿

发布时间:2020-10-14 12:21:42 阅读: 来源:磁卡厂家

孩子放学时间是三四点,家长下班时间是五六点,这种“错位”让家长特别是双职工家长左右为难。不仅没有人去接孩子,即使把孩子接回来了,也不知把孩子放在哪里才安心。

家长们无奈之下想尽了各种招数。有的在家里装上了摄像头,实时监控孩子放学后的动向;而有的索性给孩子请了“贴身保镖”,随时看护孩子的安全。

“三点半”难题究竟该如何破解?在今年全国两会第一场“部长通道”上,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“三点半”现象表示,各地应因地制宜“各走各路”,目前已有25个省制定了符合各省实际的解决方案。同时,也要通过立法等形式加强治理“野蛮生长”的课后补习班乱象。

本报记者采访发现,北京一些社区居民和志愿者自发办起了课后托管班,帮助小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。

支招

利用现有资源购买社会服务

在今年的北京市两会和全国两会上,很多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为“三点半”难题支了招。北京市政协委员耿晓冬建议在时间上,将课外活动结束时间推迟到5点半,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师、场地资源,根据学生的能力、兴趣,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相应课外活动。政府需要给予财政支持,提高参与老师的补贴,把活动内容的选择权下放到学校,学校再通过对学生、家长调研摸底,因地因时因校制宜,政府部门则起到规范和监管作用。

全国政协委员刘林则认为,可以把闲置的职业教育资源利用起来,将其改造为“职普融合”型校外教育机构,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生活技能教育、美育、体育等课外培训。即便是采取购买校外服务的形式,学校也不能做甩手掌柜,要应适当引导,协助保证活动高效、有序地开展。

海淀

老夫妇自办托管班看管写作业顺便管晚饭

邹女士的儿子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。一开学,邹女士就傻眼了,原来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完全不同,“幼儿园一般5点多放学,像我们这种上班族,紧赶慢赶总能赶在放学的点儿把孩子接走。但小学通常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,我家又没有老人帮着接送,我和孩子爸爸为了放学前赶到学校,必须每天有一个人早退。”几个月的时间过去,邹女士两口子明显有点儿吃不消了。多方打听,他们得知,距离自己家不远的一个小区,有一对退休老夫妇开了个“课后家庭托管班”,不光能帮忙在放学后接孩子,如果有需要的话,还能提供一顿营养晚餐。

在邹女士介绍下,北京晚报记者来到这对老夫妇开设的“课后家庭托管班”。托管班位于海淀区一个小区内的居民楼内,老夫妇将家里三居室中面积最大的客厅腾了出来,摆上桌椅,可以供五六个孩子同时在屋里活动。老太太告诉记者,自己退休前曾经从事教育工作,喜欢孩子。这一退休,在家闲下来,还真有点儿不适应。“小区里的好多孩子都是我看着长大的,连他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辈我们都熟。最开始,看到小区里有的双职工放学后没空管孩子,我就让他们把孩子送我家来,我看着他们写写作业、看看书,写完作业还能带着他们画画、做手工。给家长们减轻点儿负担,我也不闷得慌。”

慢慢地,小区里慕名而来的家长越来越多,老夫妇俩索性办了个“课后家庭托管班”。一位家长告诉记者,老夫妇俩带孩子特别有一套,现在托管班里最小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小班,最大的上小学,都特别听老夫妇的话,孩子在托管班里从来不打架闹事,还能大孩子带着小孩子一起玩,家长把孩子送来特别放心。

现在,老夫妇开办的“家庭托管班”还能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一顿晚餐。“有肉、有菜、有主食、有汤,还有水果,现在不是都讲究营养配餐吗,托管班里的饭也都是换着花样来,可丰盛呢。”一位家长告诉记者。

西城

放学同回一个“家”客厅每天变“课堂”

下午3点半刚过,菜市口附近一所小学门口,张女士已经站在约定的位置,等着接五年级的女儿小然放学。3点40分左右,校门打开,各年级的孩子们排着队从学校里缓缓走出,小然和两位同班女生一起,跟着妈妈朝家走去。张女士的家距离学校不远,步行只需要10分钟左右。打开家门,客厅的大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水果和凉白开,3个女孩排队洗手,吃点儿水果,就开始写作业了。“今天老师讲的这道数学题我怎么有点儿没听懂。”一位女孩举着数学卷子问,“我懂了,我来给你讲讲。”小然抄起桌子上妈妈特意准备的小黑板,拿起粉笔,当起了小老师。厨房里,张女士已经开始洗米、择菜、切肉,准备当天的晚饭了。

多年做服装生意的张女士不需要坐班,有业务需要处理时,就出门办事,这些年,因为电商冲击,服装生意大不如前,张女士的业务越来越少。“以前我要是忙的时候,还得让小然爸爸帮忙接,现在都是我来接。”张女士说,小然的这两个女同学家里都是双职工,以前都是老人来接送,但身体都不算太好,如果老人生病了,孩子接送就成了问题。

这学期开学前,一位女同学的家长找到张女士,问能否在放学后临时将孩子寄放在她家,6点半以后再接走,并且支付伙食费。“反正家里有地儿,吃晚饭也就是多双筷子的事儿,孩子们还能相互交流学习。”张女士就答应了。开学后试了一周,张女士感觉还不错,后来,又有一位女同学加入,每天放学后,张女士家的客厅就成了三个孩子的课后“小课堂”。

如今,“小课堂”已经运行了一个多月,张女士觉得喜忧参半。喜的是,三个孩子放学后一起写作业,小然学习的积极性和质量都有所提高。“一个孩子在家,放学回来且玩呢,玩够了才写作业,现在一回家,仨孩子比着写。”忧的是,给三个孩子做饭可不比给自己孩子做,“别人家孩子来吃饭,再怎么着也得营养搭配着来。”对于不擅长厨艺的张女士来说,换着花样做饭对她来说有点儿难度。不过,眼看离“小生初”越来越近,张女士为了女儿的学习,还是打算继续办起这个“小课堂”。

朝阳

集中社区力量互帮互助“义学空间”一坚持就是4年

父母没下班,爷爷奶奶辅导不了作业,自己在家又容易出危险。看似难以解决的“三点半难题”,对于建国门街道外交部街社区的孩子和家长来说,早已不是什么难事。“每天下午3点半到6点,儿童活动中心都会开门迎客,最多的时候有22个孩子。”72岁的志愿者沙崇玲说。

4年前,外交部街社区多了一处儿童活动中心。这是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和外交部街社区的“义学空间”项目。社区免费提供活动场地和用电,基金会组织和培训志愿者,负责日常运行。上周五下午,记者来到这里,3点半刚过,志愿者沙奶奶和刘爷爷就已经站在门口:“佳怡、天成,快进屋,先喘口气。”看到孩子们蹦蹦跳跳地朝自己走来,沙奶奶迎了上去。

走进活动中心,记者发现9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已经聚集了十七八个小朋友:“我几乎每天一放学就到这儿来写作业,都是附近的小伙伴,还有同班同学呢,比自己一个人在家有意思多了。”8岁的张佳怡一边说,一边招呼着后面跟进来的同学。

“刚来的时候,她可腼腆了,不爱主动说话,还爱哭呢。”大学生志愿者霍荧说。原来,张佳怡半个多月前开始到活动中心“入伙”,这次单元考试,小姑娘的数学成绩从80多分一下飙升到了98分。“在这儿写作业,不懂了可以问霍老师,还有高年级的哥哥姐姐,好多不明白的他们一讲我就会了。”张佳怡说,在集体环境中,自己的“拖延症”也好了不少:“大家都专心写作业,我肯定不能开小差啊,我告诉自己不能落后。”

由于都住在一个社区,孩子们之间的共同语言也多了起来。慢慢地,活动中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朋友圈。“我们以儿童活动中心为平台,集中社区自身力量和社会力量,改变了孩子们放学后没人陪、没人交流的局面,增加了儿童、家长、邻里间的互帮互助,所以氛围特别好。”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相关项目人员陈子妮告诉记者:“我们的托管班没有利益关系,不是为了钱被动地看着孩子,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快乐,这种正能量支持大家一步步走过来。”

像家庭一样的环境让孩子们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,五年级的英语小达人何天成就在这里完成了从受益者到志愿者的“蜕变”:“fly这个词既有苍蝇的意思,也有飞的意思。”站在十几个小朋友中间,何天成俨然成了伙伴们的小老师。天成的妈妈说,每周五,儿子都会给社区的孩子们上英语课:“每次讲课之前他都特别认真,备课笔记都是自己整理,现在他的演讲技巧有了明显提升,如果没有这个平台,是无法锻炼出这样的能力的。”

记者 张楠叶晓彦张骜

原标题:“三点半”难题怎么破 “互助托管”是个招儿

南京专门治白癜风的医院地址

治阳痿早泄医院

专业治妇科专科医院靠谱吗